蔡霞胡琴专场音乐会亮相国家大剧院
- 作者:
- 来源:
- 点击:2808
- 时间:2017-05-03
来源:潇湘晨报作者:徐海瑞 李雪芮
灯亮,乐起,一个美丽的梦想开始生长。
在三名花旦绰约的舞姿中,蔡霞怀抱胡琴,缓步登场。弦音动人,戏乐悠扬。
5月3日晚,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弓弦雅韵--“戏与乐的对话”蔡霞胡琴专场音乐会如期上演。湘妹子蔡霞,带着她心爱的胡琴,以其精彩的表演,接受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掌声与祝福。
作为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首个湖南民乐个人专场音乐会,弓弦雅韵--“戏与乐的对话”蔡霞胡琴专场音乐会如期上演一直备受关注。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宋飞亲临现场,为自己的学生蔡霞助阵。
此次音乐会以“戏与乐的对话”为主题,现场上演了昆曲曲笛与中胡、京剧京胡与中胡等多种形式的戏乐对话。在蔡霞看来,这种对话是对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创新。
在融合传统的戏曲元素的基础上,蔡霞将诸多经典戏曲移植成器乐作品。“我们习惯把这些作品称作‘戏乐’。”蔡霞解释说,戏乐与戏歌、戏舞一样,都是对传统戏曲的创新。她希望,通过戏乐这种形式,让传统戏曲为更多观众接受和喜爱。
经过精心编排,音乐会共分三个篇章,上篇“戏雅流芳”曲目为《昆曲牡丹亭·惊梦》《湘剧拜月记·双拜月》《黄梅戏变奏曲》和《梁祝·化蝶》。这些经过移植改变的经典戏曲唱段,在蔡霞的胡琴演奏中,别具一番韵味。
中篇“曲毓南北”的主题曲目《南腔北调》韵律幽美,节奏欢快。下篇“弦韵馨声”则再次回归戏曲的经典旋律,花鼓戏歌《七律·答友人》形式丰富,特邀青年歌唱家、武警政治部文工团独唱演员张芳担纲演唱,而蔡霞则充满感情地表演了大筒伴奏。
随后上演的大筒独奏《天山湘女》、坠胡与板胡《清明上河图·看命图》、雷琴独奏《京剧苏三起解》、京胡与高胡《梨花颂·蝶恋》,蔡霞的表演再次让观众感受到她对不同胡琴的掌控力和表现力。而在整场音乐会之中,一共出现8种胡琴,蔡霞则将其中7种演绎得淋漓尽致。
“胡琴就像我的家人一样陪着我,能把她们带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一直是我的梦想。”当晚,历时一个多小时的音乐会圆满落幕,走下舞台的蔡霞面带微笑,“我的梦想来自父亲,从小就跟着他学习花鼓戏和大筒。这份梦想成为现实,但我知道,对于大筒等胡琴的推广,还有很多路要走。”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曲目《天山湘女》也是湖南地方乐器大筒独奏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的首次亮相。
对于学生的表现,宋飞给予了中肯的评价。“蔡霞通过对二胡与多种胡琴的涉足和学习,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弓弦艺术,提升了多方面的音乐素养与演奏能力。”宋飞表示,此次音乐会既有地道的戏曲乐风,又有编创的新乐风,甚至还有大胆创新的混搭、对话。在舞台表演形式上也有新的呈现,让大家感受到胡琴艺术的多姿多彩和魅力无限。
此次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工党中央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联、湖南省演艺集团主办,湖南省音乐家协会、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协办,湖南省文化艺术基金会、湖南省湘弦胡琴艺术发展中心承办,演出单位为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
全国人大常委、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龚建明,中国农工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杨小波,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汪泽,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内联络部主任刘尚军,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基金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王彤,湖南省文化厅巡视员孟庆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鲁雁飞等领导观看了音乐会。
导演阐述:舞美留白,延展传统戏曲的韵味之美
本报北京讯 戏曲之美,在乎神韵,韵从何来?此次音乐会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身段、线条、唱腔等传统的韵味之美做了艺术的延展。
如音乐会总导演朱珠所说,“在中国最神圣的艺术殿堂,我们既要保留传统音乐会样式感,又要有所突破。”结合音乐会的曲目特点和剧场的空间格局,朱珠将“意境”作为其突破的重要手段,力求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美学精神的基础上,实现艺术呈现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朱珠告诉记者,此次音乐会强调的“意境”之美,便是对上述观点的践行。
具体而言,朱珠在舞台设计方面,尽量减少戏曲道具的程式化表现,通过舞台背景的大片留白,为观众呈现一个极简的设计形式。同时,朱珠巧妙地将灯光、投影等技术手段融入到舞美之中,不同色彩和影像在舞台留白处的技术化呈现,既为音乐会曲目营造出幽美的意境和场景,也给观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
此外,朱珠还提到,留白、意境等极简的舞台设计,恰与音乐会主人公蔡霞的经历相互映衬。“蔡霞一直有着自己的音乐梦,她从小跟随父亲学习花鼓戏和大筒,对于戏曲和音乐非常热爱。”在朱珠看来,此次音乐会,从舞台设计的极简到曲目戏乐对话的丰富,正是蔡霞的梦想一步步走向现实的过程。
- 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