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清带领学院师生领略“花鼓魅力”

  • 作者:
  • 来源:
  • 点击:3875
  • 时间:2018-12-12

12月12日中午,学院真人图书馆第二季第6期在臻艺楼111室举行,本期主题“花鼓魅力”,主讲人是学院副院长周文清。

活动现场

在交流过程中,周文清向大家介绍了花鼓戏种类、特点,以及我院和花鼓戏长达67年的不解之缘。随后同学们踊跃提问——“湘剧和花鼓戏的区别是什么?”“在声乐专业中开设花鼓声腔课的目的是什么?”“作为张也、甘萍的同学,雷佳、王丽达的老师,请您和我们分享几件发生在她们身上的趣事。”

周文清与师生交流

同学们踊跃提问

面对同学们的问题,周文清侃侃而谈、一一作答。他指出,湘剧与花鼓戏的区别主要在于发展历史、文化底蕴、声腔体系、编创内容等方面。具体而言,湘剧的历史长于花鼓戏,文化底蕴更为深厚,声腔体系更为完整,强调的是韵白,编创内容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而花鼓戏则更具有平民化特点,强调的是道白,贴近百姓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花鼓戏创编内容也逐步丰富。之所以在学院的声乐专业中开设声腔课,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表演水平,补齐现阶段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发声技巧、轻行腔咬字”的短板,这一举措对民族声乐专业的同学而言大有裨益。谈及同窗旧友张也、甘萍和得意门生雷佳、王丽达,周文清表示,艺术专业的教师要与自己的学生多接触、多交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生活上关心学生,用行动感化学生,使之成为品行端正、才艺俱佳的人。

应同学们的请求,周文清还现场演唱了一曲巴酽的《媒公调》,博得师生们热烈的掌声和喝彩。一曲唱罢,他结合自身经历和大家谈起“如何让花鼓戏吸引更多年轻人”以及“如何理性追星”等问题,给出了许多有温度、有深度的意见建议。

通过此次活动,师生们近距离领略了“花鼓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湖南本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增进了文化自信。

 

文字编辑:夏惠慧

版面编辑:彭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