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花鼓戏声腔表演人才培养”培训班在我院开班
- 作者:
- 来源:
- 点击:4073
- 时间:2017-12-04
12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花鼓戏声腔表演人才培养”培训班在我院一教学楼105教室开班。湖南省文化厅艺术研究处处长倪文华、湖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魏俭、湖南省花鼓戏保护和传承中心主任罗维,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小嘉和学院党委书记王章华,副院长周文清、杨向东出席了开班仪式,来自省内外的40位从事戏曲声腔表演的年轻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仪式由杨向东主持。
开班仪式现场
湖南省文化厅艺术研究处处长倪文华讲话
学院党委书记王章华讲话
开班仪式上,倪文华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我院今年取得两项国家艺术基金培训项目的丰硕成果。他指出,花鼓戏是省内最接地气的、最受群众欢迎的、最有湘味的一个地方剧种。我省优秀青年演员与成熟艺术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表演花鼓戏的青年演员要有文化自信。他强调,花鼓戏是最需要生活积累的艺术,学员们要通过此次培训班系统的学习,不仅要在理论上的认知,还要在实践上加以磨练,最终达到个人的艺术修为的提升。
王章华表示,挖掘和培养花鼓戏声腔表演人才,是传承、发展、振兴花鼓戏的必行之路,既符合人才培养的整体性与规范性,也激励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地传播传统文化,保护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发展。对于落实十九大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遗项目,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都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负责人周文清就该项目从申报主体、项目价值、实施计划、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做了简要汇报。杨向东指出,花鼓戏声腔表演是学院最早开设的课程之一,培养了众多著名花鼓戏演员和歌唱家。李小嘉用了十二个字与学员共勉:深入了解花鼓戏,做好好演员。学员代表安学辉做了发言。
领导、专家、教师学员合影留念
学院办学66年的历史中,在民歌如何借鉴花鼓戏唱腔上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在中国创造了一种以学地方戏曲为基础而唱红歌坛的独特“艺术现象”。近年来,学院花鼓戏表演专业先后立项为省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入选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其核心课程《湖南花鼓戏声腔》立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成功入围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项目。
据悉,“花鼓戏声腔表演人才培养”培训班为期两个月,集中授课为40天,调研、考察与论文撰写20天。将采用“课堂+舞台”学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采用“专题讲座”、“声腔集体授课”、“声乐小课”、“片段排练”、“专业汇报”、“观摩采风”等六种形式进行。邀请了著名歌唱家王丽达、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以及湖南省内花鼓名家,如钟宜淳、李小嘉、龚谷音、刘赵黔、田既安、谢晓君、周回生、李左、陈耀等前来授课。
- 4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