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回荡 琴竹飞扬!湖湘风格扬琴原创作品音乐会奏响星城
- 作者:撰稿:马艺芳 党政办综合整理 审核:周东平 杨青 夏惠慧
- 来源:
- 点击:2
- 时间:2025-05-25
5月24日下午,由湖南省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省音协扬琴学会承办的湖湘风格扬琴原创作品音乐会在长沙实验剧场倾情上演。由湖南省音乐家协会扬琴学会会长、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教授谭竺领衔的湖艺师生团队作为音乐会主力精彩亮相,乐队协奏由湖艺“湘潮”国乐团担纲。
湖南省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肖雅瑜、秘书长李思,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越胜,党委副书记、校长周邦春,校领导、湖南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杨向东,来自湖南省音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学院、长沙市群艺馆等单位的领导嘉宾,以及本场音乐会的作曲家们受邀观摩。
千年楚韵邂逅八音匏土,潇湘文脉化作琴竹飞扬。这场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艺术盛宴,通过十二部湖湘扬琴原创力作,在传统民乐的经纬间织就锦绣湘音,五百余位观众共赴跨越时空的湖湘音乐对话。
本场音乐会特邀周邦春、姚广执棒指挥,唐昱、赵宏伟担任主持,汇聚老中青三代湖湘扬琴人。从《花鼓戏的记忆》的童真视角到《潇湘魂》的史诗格局,十二部作品以五声音阶为骨、地域音调为魂,在扬琴与民乐团的对话中完成湖湘文脉的当代表达。
音乐会由周瑜创作的扬琴重奏《花鼓戏的记忆——小戏迷》启幕,欧阳怡静领衔的十余人重奏团以跳跃切分节奏唤醒湖湘基因。琴竹翻飞间,散板如戏台帷幔轻启,慢板段青衣吟唱的婉转与行板段孩童学戏的稚趣交织,十二台扬琴以音浪叠涌再现市井戏台的满堂喝彩。
刘月宁、陈芸芸创作的《湘墨》在陈珊珊指间晕染出水墨意境,苗族飞歌的悠远与百鼓齐鸣的炽烈,在“对歌”“鼓舞”的结构中铺展湘西风情。
巢蓉创作的三重奏《悠悠扁担寄湘情》以小二度音程重构湖南民歌,陈炳屹等演奏者通过灵巧的十六分音符,将劳动号子化作琴弦上的欢愉诗行。
李畅演绎的《情涌湘江》以花鼓戏音调为经纬,悲怆的慢板如湘江碧水低吟,疾速快板段雷霆般的双竹技法,在谢柏科等伴奏烘托下,将红色热土的壮怀激烈凝于弦上。
欧阳鼎创作的《潇湘情》以花鼓戏曲牌为魂,郑媛媛等人的重奏在跳跃快板与绵长慢板间,织就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图谱。
谭竺创作的《满哥哥鬼》作为音乐会上半场的压轴曲目,何蕙伶领奏的五重奏勾勒出醴陵民歌神韵,边弹边唱的"鬼"字爱称,让土味情话在反竹拨弦中焕发新生。
下半场民乐团协奏篇章以谭竺的《湘灵云水》开卷,作曲家亲自领奏的扬琴如湘水女神凌波踏歌,桑植民歌的温婉与花鼓小调的火辣,在姚广配器的民乐织体中舒展成流动的山水画卷。
曾艺婵演绎的《山村春色》以四川扬琴技法点睛,刘振球配器的民乐团以唢呐与笙箫勾勒炊烟袅袅的田园诗境。
刘丹阳奏响的《天子山神韵》在姚广配器的烘托下,以滑抹揉颤再现武陵源云雾缭绕的奇景,土家族打溜子的节奏基因化作琴竹下的石林绝响。
陈卓诠释的《湘莲曲》如洞庭碧波荡漾,鲁颂未发表的"洞庭春"主题经李宏中改编,在扬琴珠玉之声里绽放采莲人的欢颜。
黄河创作的《湘江抒怀》由胡蓉领奏,吴凯君配器的民乐团以弹拨乐群模拟江涛拍岸,快板段错落重音似艄公号子破云而出。
压轴之作《潇湘魂》在谢威威与乐团的演奏中,以回旋曲式展开湖湘史诗,花鼓小调如文化密码,在调式转换间铸就"惟楚有材"的铿锵注脚。
谭竺表示:“这场音乐会的初心,源自二十余年前扬琴界泰斗项祖华、桂习礼教授对湖南的殷切期许。两位大师曾高度肯定湖南扬琴人才培养成果——向全国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同时提出创作具有地域特色作品的期待。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对前辈承诺的践行,更是湖南扬琴人的时代答卷。”
历经二十余年沉淀,音乐会以湖湘原创扬琴作品为核心,融合湖南花鼓戏、湘西民歌等元素,既保留扬琴艺术精髓,又彰显湖湘文化基因。谭竺称,这是湖南扬琴人对前辈嘱托的答卷,也是从“人才输出”迈向“文化输出”的实践突破。整场演出通过经典与创新的交织,展现传统乐器与地域文化的深度对话,为扬琴艺术注入鲜活生命力。
文字编辑:夏惠慧
版面编辑:彭尧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