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李越胜带队出席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年会并作主旨发言
- 作者:宣传统战部综合整理 审核:石颖 夏惠慧 彭尧
- 来源:
- 点击:19
- 时间:2025-11-03
11月1日至2日,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年会暨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举行。教育部、文旅部、浙江省教育厅以及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相关领导嘉宾出席活动。我校党委书记李越胜,党委委员、副校长黄新平、石洋等参加活动。李越胜应邀作主旨发言《当一名“造风者”——建设新型艺术职业院校的行与思》。
李越胜围绕如何“当一名造风者”,把湖艺人近两年来在建设新型艺术职业院校方面的“行与思”娓娓道来。他指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已经把世界抹平,文艺人才的诞生地正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迁往云端;在算法推送的赛道里,学历被折叠,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站在同一起跑线,只要插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翅膀,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倘若继续用昨天的答案应对今天的问题,艺术高职就会从“曾经阔过”的记忆滑向“鸡肋”边缘。
带着这种紧迫感,李越胜抛出三个问题,并带领湖艺师生在实践中写下答案。第一问关乎“风气”——人工智能时代艺术高职如何领风气之先?他的回应是主动拥抱技术,用互联网和数智思维构建湖艺新生态。第二问追问“特色”——艺术职业教育到底“特”在哪?他归结为“产教融合”这颗CPU,学校必须与行业企业同频共振,把课程建在生产线上,无限贴近社会和企业,无限贴近市场,去听市场的心跳,以市场为师,以市场来检验教学成果。第三问直击“需求”——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高职艺术生?他用企业经验给出朴素标准:能逮住老鼠的才是好猫。学校只有按岗位需求反向设计课程,让学生带着真功夫毕业,才能把他们变成实战领域的“香饽饽”。
李越胜强调,改革必须从问题入手,问题就是机遇。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要打败“三个敌人”:故步自封、麻木不仁、小院高墙。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湖艺人带着“先下山再登山”的勇气,制定了推进“新型艺术职业教育”的一揽子措施:一是提出“开门办学、服务社会”的总思路。学校与马栏山文创园、芒果TV、电广传媒、潇影集团、湖南演艺集团等百余家机构签订战略协议,引企入校打造大学生直播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块跳板。二是出台《以互联网和数智思维构建湖艺新生态十一条》,从专业群重构、课程再造到传播渠道打通,对百年湖艺进行系统性重塑。三是出台“天鹅大树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学科交叉、平凡教育、翕如美育、绎如大思政”五大育人方案,既让少数“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也让绝大多数普通生成长为快乐而专业的文化工匠,最终输出“懂艺术、懂互联网、懂市场”的复合型文艺人才。四是建设开放校园。学校西坪地块正升级建设“松雅艺术小镇”,实验剧场更名为“星河剧场”面向社会开放,曲苑食堂引入天猫智慧校园后将成为市民打卡的文创食堂,整个校区成为可逛、可赏、可消费的文旅场景。五是锚定“出人才出作品”目标,打造精品剧目,造就新一代湖艺之星。学校以星河公司为运营载体组建湖艺艺术团,在沙洲村推出红色音乐剧《等你在沙洲》,小成本制作,导演、编剧、主演、舞美、灯光全部由湖艺师生担纲,观众感动到建议“每人发一包纸巾”。六是改革职称评定和薪酬分配体系,形成制度保障。倡导“把论文写在舞台上”,坚持“以业绩论英雄”,让改革从思路落地为制度。
围绕如何答好“两道融合命题”,李越胜表示湖艺人已经形成“七箭连珠走在前”的先发态势:在互联网和数智思维办学治校上走在前,在艺术与科技融合上走在前,在培养“天鹅大树”上走在前,在文旅融合的战场上走在前,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上走在前,在创作文艺精品上走在前。他最后呼吁,艺术职业院校不能做“等风者”,而是要利用时与势主动“造风”,在千里共同途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让百年湖艺在新时代再次“风生水起”。
- 19
公众订阅号